当前位置:首页 >

范县名家

叶廷秀

来源:文体旅游局 作者:文体旅游局 发布时间:2007年08月21日 点击数: [添加收藏]

叶廷秀,(生卒年不详)字谦斋,号润山明朝濮州(今范县濮城镇)人。明天启五年(1625年)进士,历任南乐、衡水、获鹿三县知县,后升为顺天府推官。历知南乐、衡水、获鹿三县,累官兵部右侍郎。廷秀受业于刘宗周,造诣渊邃,宗周门人以廷秀为首。黄道周被诬下狱,廷秀与其萍水不交,冒死论救,获重罪,处之恬然,人深服其修养。后因事为僧以终(一说被清使杀于东昌,年五十二岁)。著有《西曹秋思》、《诗谭》、《考验启蒙》、《素园遗书》流传于世。 
叶廷秀为官清廉正直,人称“叶青天”。他的许多故事在濮州一带流传。
(一)歪打正着
叶廷秀幼年家贫,与老母相依为命。他常到南乐讨饭,曾在某大家产豪门被狗咬,发誓长大做官,非当南乐县令不可。
皇王开选,瘦弱矮小的叶廷秀赴京应试。考场上,他三下五去二答完试卷。想到这次主考中有南乐人魏广微,廷秀便用了个激将法,在卷上显眼处写道:“三年穷了两年半,宁死不任南乐县。”
其实,叶廷秀正想到南乐任职。一来当时有规定,考中进士放为知县的不准在本省居官,叶廷秀家在濮州,离南乐仅只百里,又不一个省份,家有老母,不便远行,南乐是最佳选择;二来幼时经常在南乐讨饭,曾被那里的狗咬过,主人骂他“天生要饭的命”,他要让这家看看,要饭的也能当知县。但是,他总怕不被放到南乐,凭自己的学识,倒不怕考不中进士。这几年,正赶上南乐连年大旱,农业歉收,在南乐当知县没啥捞头,其他官员也不愿意去南乐。叶廷秀利用这一背景,写了两句话,意为:南乐这地方三年遭灾,没什么油水,我宁可死,也不去南乐当官。心里却说:老天保佑,让我去南乐吧!
审批试卷,几份都写有这两句话,再看诗文,才华横溢,可以选中。魏广微等人一商议;这个叶廷秀不想去南乐,嫌南乐太穷,非让你去南乐不可。魏广微也想:南乐老家,遭灾三年,百姓困苦,你叶廷秀到南乐贪赃枉法,看我如何收拾你。遂点叶廷秀任南乐知县。岂知,这真是歪打正着,正合了叶廷秀心愿。
(二)智审石磙
叶廷秀在南乐为官三年,判了不少缠手案,最叫好的是“审石磙”一案。
城西南有个村名青石磙,时为南乐地,以村中有大青石磙得名。山东布商夜宿石磙侧,白布被盗,布商告到县衙。叶廷秀差人将石磙抬到今审什村,广而告之,定于某日审石磙,人们无不称奇。到期,人山人海,围观叶知县审石磙。叶廷秀故作认真之后,遂将众人围困,不准回家,谁想回必须以五尺白布来赎。一时四周各县白布售空,每五尺赎回一人。叶廷秀暗令布商辨认,有无自家白布,他终于认出,遂追问从何处购得,顺藤摸瓜,案情大白。
叶廷秀审石磙处今为审什村。清朝末年分为东西审什二村。村西南有青石磙,埋作地界,传为“一石压三县”(南乐、清丰、大名)。
(三)立佛堂
在濮城东门附近有一座叶家祠堂,每逢年节,不仅叶家人上灯,张姓人家也去上灯。这里边有个故事,跟叶廷秀有关。
叶廷秀幼年丧父,与母亲过着不太富裕的日子。但靠着父亲留下的一些产业,加上叶母勤劳节俭也能供得起叶廷秀上学念书。在学堂附近还有一姓张的人家。这家是父女二人过日子,家里很穷,靠父亲卖力气为生。父亲出外时,只好把年纪不大的女儿留在家里,做些针线活。
叶廷秀念书很用功,特别爱写,不断到张家讨些研墨的水。张家姑娘见廷秀勤奋用功又聪明好学,也乐意帮他。一来二去的两人熟了,不知不觉地有了感情。后来两人私定终身,海誓山盟,非对方不娶,非对方不嫁。
十年寒窗,叶廷秀已满腹经伦,文才超人,连中秀才、文举,名声大振。一些名家富户托人前来提亲的不少,他一个个都回绝了。母亲不知是啥原因,觉得奇怪,也不断问他,廷秀本想等赶考后再说,因被母亲催问不过,只好说出了与张家姑娘相爱之事。母亲认为,放着这么多名

[ 打印文章 ]